關注世界防治肥胖日,專家提醒:減肥先減油


當體重秤上的數(shù)字持續(xù)攀升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戒奶茶、斷甜品,卻對餐桌上泛著油光的紅燒肉和油汪汪的炒青菜視若無睹。近日,北京白領王先生的體檢報告敲響警鐘?:35歲的他堅持戒糖3個月后,體重不降反升,體脂率還增加了。醫(yī)生發(fā)現(xiàn),他每天中午點的外賣,單份油脂含量竟然達到60克,已經(jīng)超過了我國居民每日食用油攝入推薦量的1倍。
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(yǎng)與健康所何麗研究員指出,這種“超標攝油”現(xiàn)象絕非個例,減肥不能光盯著糖,還要注意減少油攝入。
油,被忽視的肥胖元兇
過多攝入高能量、高脂肪的食物會增加超重和肥胖風險,還會破壞能量攝入與消耗、脂肪合成與分解的平衡[1]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血液里的“壞膽固醇(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)”每增加1mmol/L,心臟血管堵塞風險就會上升近三成?,這相當于在心臟的輸油管道里不停堆積油垢。如果日常飲食中油炸食品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占比過高,身體處理血糖的胰腺β細胞工作效率可能直接腰斬,這正是2型糖尿病高發(fā)的關鍵誘因[2]。
中國人攝油比喝奶還要多
冷知識:2015-2017年中國居民營養(yǎng)與健康狀況監(jiān)測報告顯示,中國城鄉(xiāng)居民平均每人攝入乳制品僅為25.9g/天[3],而我國居民每日烹調油攝入量為43.2克[4],不僅幾乎超出推薦量(每日25-30克)的50% ,還遠高于牛奶攝入量。所以說,中國人攝油超過喝奶還真不是句玩笑話。
減肥不能只盯著減糖,
還要注意控制油的攝入量
何麗研究員指出,提到減肥,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控糖控碳水化合物,卻忽視了控制攝入食用油。每克脂肪(油)含9千卡能量,是同等重量糖分(4千卡)的2.25倍?[5]。這意味著攝入30克食用油(相當于2湯匙)就能產生270千卡能量,約等于1.5碗米飯的能量。長期忽視油脂控制的人群,即使完全戒糖,每日仍可能因過量攝入烹調油和食物中的脂肪而多攝入500-800千卡能量。
尤其是像王先生這種都市白領,因為工作原因,經(jīng)常在外就餐或者點外賣,殊不知外賣平臺銷量前十的菜品中,如宮保雞丁、水煮牛肉、干鍋花菜等“隱形油大戶”單份用油量均超50克。這些油脂包裹著食物形成“能量裝甲”,輕松突破人體代謝防線。如果長期如此就餐,即便控制了糖和鹽的攝入,依然會導致肥胖。
科學減油小貼士
據(jù)估算,中國居民膳食中的脂肪攝入量一半都來源于烹調油,使用控油壺能幫助人們合理規(guī)劃用油量[6];建議選擇大豆油、菜籽油、花生油、橄欖油、茶籽油、葵花籽油、色拉油等植物油烹飪,盡量避免使用動物油;烹飪方法多用蒸、煮、白灼和涼拌等方式,少用煎和炸的方法[7];學會看預包裝食品的營養(yǎng)標簽,選擇脂肪含量少的食品。
點餐或叫外賣時要注意葷素搭配,以清淡口味菜品為主,盡量少點重口味菜品,可在備注里要求商家少放鹽、油、糖,也可以用白開水涮一涮再吃。
何麗研究員特別提醒家長,人的味覺是從小逐漸養(yǎng)成的,兒童青少年時期清淡口味的養(yǎng)成非常重要。因此,要從小培養(yǎng)孩子的健康飲食理念,養(yǎng)成清淡不油膩的飲食習慣,讓孩子受益終生。
參考文獻:
[1] 國家衛(wèi)健委辦公廳。 《肥胖癥診療指南(2024年版)》
[2]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。 《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》
[3] 人民衛(wèi)生電子音像出版社。 《2015-2017年中國居民營養(yǎng)與健康狀況監(jiān)測報告》
[4] 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。 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
[5] 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。 《中國居民膳食營養(yǎng)素參考攝入量(2023版)》
[6] 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。 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
[7] 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》,11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