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能吃辣VS一點辣都不能吃?兩者到底有啥區(qū)別?
時間:2025-07-23 10:10 來源:江蘇疾控微信號 原文:
吃辣的能力


是人類隨機點亮的天賦
有的人吃辣就像
做極限運動
一吃額頭就庫庫冒汗
一頓飯下來眼淚鼻涕橫飛
有的人吃辣卻像呼吸一樣自然
基本面不改色
那巨能吃辣 VS 一點辣都不能吃
兩者到底有什么區(qū)別?
能吃辣,真的是身體素質更牛?
不是的
其實是基因賦予你的獨特天賦
吃辣時流鼻涕
其實是身體在保護你
吃辣后的種種反應
本質上其實是個
被辣椒“揍痛”了的故事
所以說
辣味其實并不是一種味覺
而是一種痛覺
我們身體里有一種
負責感應「熱」的痛覺感受器
--TRPV1--
通常會被
43℃以上的熱水
pH<6.0的酸等激活
很多辛辣食物里都含有的辣椒素
也會激活它
身體誤以為
你受到了高溫或化學刺激
立即觸發(fā)防御機制
接下來它會有兩個操作:
● 分泌體液
來降溫、稀釋和清除刺激物
比如汗液、眼淚、鼻涕等
● 釋放內啡肽來止痛
但辣椒的「辣」并不是真的「熱」
只是用逼真的燙傷痛
從大腦那里騙來了
令人快樂的內啡肽
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愛吃辣
越吃越爽的原因了
那能吃辣和不能吃辣
身體有什么區(qū)別呢?
具體分析如下:
● 一方面由基因決定:
人體內辣椒素受體 TRPV1 的數(shù)量
決定了人對辣的敏感度
受體數(shù)量多的人
對辣椒素的刺激反應更敏感
● 另一方面
環(huán)境和生活習慣
也會影響我們對辣椒素的敏感度:
長期吃辣
可能會增加辣椒素受體的耐性
對辣椒素脫敏
長期吃辣VS一點辣都不吃的人,
誰更健康?
2021年,英國牛津大學、中國北京大學等研究人員在《國際流行病學雜志》上發(fā)表的基于51萬中國人群的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:愛吃辣,降低胃腸道癌風險。與不吃辣的人相比,每天吃辣的人,食管癌風險降低19%,胃癌風險降低11%,直腸癌風險降低10%。
但——也別忽略它的“反面”:
吃太辣容易刺激胃黏膜,導致胃炎、胃痛;
有痔瘡、肛裂的人吃辣是“雪上加霜”;
易上火體質吃太多辣,會導致口腔潰瘍、咽喉腫痛;
對皮膚不好的人來說,辣也可能加重痘痘、濕疹。
所以,辣椒就像“調味界的刀子”——用得好,是寶;用錯了,是禍。
如何判斷自己適不適合吃辣?
來,給你幾條“辣椒適應力”自測小參考:
吃辣后胃里火燒火燎 ?不適合,胃敏感
吃辣后立馬拉肚子 ?腸道刺激強
吃辣嘴破、上火 ?? 建議減量、搭配涼性食物
吃辣食欲好、精神好 ?適合吃辣體質
平時怕冷、手腳冰涼 ?適度吃辣有助暖身
總結一句話:
最牛的體質不是“能吃辣”,
而是
“適合自己,能穩(wěn)定舒適運轉的身體”。
你是哪一派?
“辣到飛起也要吃”,
還是“碰一點辣都不行”?
歡迎留言嘮嘮~